在改革创新中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1-09-12
浏览次数:1377

在改革创新中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在2010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改革创新中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

教育部副部长  鲁昕

2010318 北京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改革创新中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2009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研究分析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按照即将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总体要求,全面部署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的实施和2010年职成教工作。刚才,袁贵仁部长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历史任务和改革发展方向,对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实现科学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新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里,中等职业教育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应对金融危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大局,在服务中改革,在贡献中发展,在已有成就基础上继续取得新进展。一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更新观念,理清思路,查找问题,明确任务,启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研究制订工作。二是全面完成国务院部署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60万人的任务,实际招生873万人,在校生接近2200万人,进一步提升了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国家能力。三是继续完善和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用于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的中央经费达到98亿元;制定和启动中等职业学校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直接受益学生400多万人。四是召开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路和主要任务。五是研究启动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修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启动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改革创新战略研讨计划,召开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现场会,筹备成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引导战线推进改革创新。六是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中央财政与国债资金安排20多亿元支持各地实训基地项目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办学条件持续得以改善。七是加强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支持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共享东部地区优质职教资源,东部对西部招生达到60万人。八是成人继续教育持续蓬勃发展,社区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推动各地完成300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500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9000万人次在职职工培训。
    关于去年的工作,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组织各地编撰的《2009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报告》有更为详细的总结,请大家认真研读参阅。过去一年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职业教育战线同志们共同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教育部向大家以及支持职成教工作的各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国际地位明显上升。1979-2008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8%,高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经济总量跃至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高居世界第一位,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均位于世界前列,人均GDP由不到400美元增长到近4000美元,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贸易大国、消费大国和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尤其是过去一年,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中的突出表现,中国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2009年GDP比上年增长8.7%,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当前,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党中央高瞻远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新形势下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部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领域,就是要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发展战略性产业,推动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这是适应全球经济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教育作为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事业,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面向时代要求谋划改革与发展。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要适应以下五个方面的新形势新要求:
    1.科学发展观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规模能力和质量能力必须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连续扩招,办学规模快速扩大。2007年,就基本实现了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2009年,再创新高,共完成招生873万人,在校生达到近2200万人。这标志着国家已经具备了三个方面的基本能力:一是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数以亿计中高等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能力;二是具备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能力;三是具备了服务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基本能力。但同时,中等职业教育也还存在着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和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与发达工业化国家的职业教育相比,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发展成果,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新的形势,树立新的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布局结构,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能力与质量能力的同步提高。这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产业大军的迫切需要,是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热切期盼,也是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2.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战略要求
    去年12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广东职业教育时强调“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他鼓励同学们“努力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今年1月中旬,温家宝总理在征求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意见的座谈会上特别指出:每一个零部件都反映着民族的素质,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是实现人的尊严、择业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终身教育。从长远来看,要保持国家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培养高素质的产业大军,造就几代人的素质,必须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月4日,温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再次强调:只有一流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和提高青年就业能力的要求,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大力调整教育结构。在这次两会上,他进一步指出,“要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刘延东国务委员也多次就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批示,特别强调了职业教育在实施国家战略中具有的重要地位,要求职业教育要服务国计民生,要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要增强吸引力,要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这些重要指示,寓意非常深刻。我体会,最根本的就是表明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工作的重点,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大计。对于从事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工作的同志来讲,必须树立这种国家意识、历史责任,从大局出发,立足本职岗位,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务求实效的作风,切实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全力以赴地抓紧抓好。
    3.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世界进入大调整大变革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全球需求结构面临重大调整的情况下,高度依赖国际市场、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格局难以持续;主要依靠物质投入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急剧下降,污染排放问题日益加重,外延式扩张模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技术含量不高,大量低水平产业生产方式粗放,一些领域产能过剩、过时,制约了我国在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中占据战略主动地位。后金融危机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只有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才能更好地应对国际风险,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加快解决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切实推进科学发展。因此,中央提出把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这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抓好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其中五个方面的工作与职业教育直接相关。一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二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四是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节能减排、污染防治,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五是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发展公益性社会服务。职业教育要适应上述五方面工作的要求,在布局结构、专业设置、办学规模、育人质量上与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新型农民和新市民的要求相适应,更好地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
    4.社会各界对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共识要求
    全国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十分关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问题。2009年2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专门召开全体会议听取教育部汇报,先后到江苏、福建等7省、自治区调研,撰写了《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提出了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2009年4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2009年7月,全国政协的负责同志就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问题向国务院领导提交了专题调研报告,提出了改革发展职业教育的建议。人大、政协的意见建议,反映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和期盼,总的希望就是要通过改革创新,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促进职业教育取得更大发展。
    5.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目标要求
    2008年8月,国家启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订工作。温家宝总理亲自担任规划纲要领导小组组长,刘延东国务委员担任副组长,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等14个部门主要领导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经过1年多的紧张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修改的基础上,2月28日-3月28日,《规划纲要》正式向全社会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规划纲要》提出了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战略目标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规划纲要》专章对职业教育进行了战略部署,再次重申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突出了改革、发展两个主题,提出了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等四项重大任务。《规划纲要》是进入21世纪我国制订的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等职业教育要紧紧围绕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方针、总体目标、工作任务和政策要求,深入推进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任务
    面对上述新的形势,中等职业教育必须要着眼全局,找准定位,明确任务,研究举措,探求载体,加快改革创新,以适应国家战略的要求,适应时代的要求。
    1.科学认识中等职业教育的时代定位职业教育肩负着四个方面的历史使命,一是肩负着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数以亿计有职业道德、有中高级职业技能的劳动者的历史使命;二是肩负着支撑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特别是“三农”问题解决的历史使命;三是肩负着承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调整教育结构的历史使命;四是肩负着服务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历史使命。
近几年,中等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的绝对量在上升,但在生源总量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招收的非应届初中毕业生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据统计,2009年复转军人、返乡农民工、农村管理和农业从业人员等已经超过10%。适应培养对象的变化,完成好职业教育承担的历史使命,必须进一步明确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温家宝总理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是终身教育。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国家定位,一是基础职业教育,是面向每一个有中高等技能需求的人的教育,是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的教育;二是高中阶段教育,是面向社会未成年人的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定位,一是面向未成年人学历和职业生涯的基础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基本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持续发展能力;二是面向社会上有择业培训需求成年人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具备和提高再就业和创业的能力;三是面向有提高生活质量需求的社会成员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具备改善生活质量、调整消费结构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定位,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满足人民群众职业教育需求,培养数亿计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作用,突出体现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是终身教育,是更好地实现公平的教育。
    2.明确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任务
    立足上述定位,中等职业教育必须要加快改革创新。温家宝总理强调,我国是人口大国,教育振兴直接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振兴。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总理还指出,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
    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发展、改革和保障三方面的任务。发展任务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改革任务是: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教育开放。保障任务是:加强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推进依法治教、实施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针对每项任务,规划纲要都提出了具体措施和要求。这是未来10年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完成的任务目标。围绕规划纲要的实施,教育部已制订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提出了今后三年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任务和要求。落实规划纲要和行动计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着力点。
    全面实施规划纲要和行动计划,中等职业教育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第一,改革四个模式。一是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动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的规模化、集团化和园区化发展,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二是改革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要根据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来研究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切实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要特别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顶岗实习,如设岗见习、找岗实习、顶岗实习、创岗见习等等。三是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普遍推行仿真实训教学和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四是改革职业教育评价模式,以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为依据,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
   第二,创新六个关键环节。一是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环境、实训环境和教室环境。要把工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实现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重点建设科学合理、先进实用、设施配套的现代化技能教室、实训教室和工厂化教学环境。二是创新专业设置,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企业用人需要和国家颁布的职业岗位,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重点建设面向现代农牧业、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的精品专业,加强贴近区域产业,尤其是民族文化艺术、民间工艺等领域的特色专业建设。三是创新教材应用,依照国家教学计划,教材内容对接职业岗位标准。针对岗位技能要求的变化,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四是创新教学方式,推进讨论式、探究式、协作式和自主学习,强化实践教学方式的工作过程导向。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建立项目库、案例库,增强教学环境和过程的实操性。五是创新队伍建设,改革教师评聘机制和考核标准,研究制定聘用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六是创新管理制度,建立多方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或咨询委员会等决策机制,建立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的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机构,加强学校各项基础制度的建设。
    第三,建立五项工作新机制。一是要以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为理顺体制关系的载体,建立各级政府职责明确、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新体制;二是要以经常性对话协商机制为载体,建立教育部门与行业企业教产合作新机制;三是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和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为载体,建立保障职业教育科学决策新机制;四是以加强重大课题科研为载体,建立企业家、教育工作者、各领域专家共同参与和推进改革创新的新机制;五是以学校与企业一体化建设为载体,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新机制。
    二、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全面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经过长时间、多方面的调研,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距离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科学发展的问题和环节,改革创新任务十分紧迫繁重。为此,在各地、各部门大力支持下,教育部经过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研究制订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实施行动计划,是中等职业教育落实规划纲要、面向时代要求推进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是当前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行动计划形成的背景和经过
    行动计划是在深入分析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基础上,结合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和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不断明确和完善的,编制出这样一个行动计划,其本身就是改革创新实践的成果。
    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教育部先后在延吉、太原、喀什、广州和南昌等地组织召开了5次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题座谈会,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了2期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改革创新战略专题研究班,并多次深入学校、企业、农村和民族地区调查研究,听取职教战线、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先后与2000名校长、500名企业负责人、200名行业组织代表、近百名经济和产业领域的专家开展面对面交流,研读了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200多份提案、建议和议案,认真研究分析并梳理出了职业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归纳起来,这些问题主要有:第一,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当薄弱。第二,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尚未理顺。第三,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有待提高。第四,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需要强化。第五,专业体系与产业和职业岗位不对接。第六,课程体系与岗位技术标准不对接。第七,教材内容脱离企业实际。第八,教学信息化程度不高。第九,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在普遍应用。第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机制不完善。第十一,校长改革创新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亟待提升。第十二,学校基本办学规范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第十三,科学的职业教育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尚未建立。第十四,学生成长的“立交桥”不畅通。
    针对这些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去年12月,教育部提出了制订《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的思路和框架。今年1月中旬,组织草拟了行动计划初稿,在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征求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1月下旬,第二稿形成后,在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改革创新战略专题研究班上听取了一线校长的意见,组织行业、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职业院校和产业界的专家进行了讨论,征求了相关部委、教育部相关司局的意见。现在发给大家的是第三稿,请大家继续提出意见。我们希望通过一个“反复、比较、交换”的研究过程,力争使这个行动计划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和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方向。
    (二)行动计划的主要特点
    我们体会这个行动计划有五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立足全局,服务产业。体现了“跳出教育看教育”的思路,强调面向产业发展谋划改革创新,突出服务产业目标,力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对国家产业发展的贡献率。二是问题入手,重在行动。针对学习实践活动中梳理出来的14个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每项措施都有明确的目标、路线图、时间表和实施载体,力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对行业企业用人的针对性。三是近期突破,服务长远。既考虑近期急需取得突破的工作,如强化政府职责,建立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等,又对接规划纲要对未来十年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特别关注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四是宏观布局,推进试点。在国家总体设计、部署和推动下,充分调动各地积极性,鼓励探索和试验,力求把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制度化。五是强化保障,重视评估。注重创造保障条件,注重过程督导和评估,建立“任务启动-过程评估-年终报告-不断完善-实现目标”的计划实施和任务落实机制,提高改革创新的实效性。
    (三)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思路和原则
    1.总体目标:到2012年,中国特色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保障事业发展的政策、制度和重大机制基本健全,改革创新实现整体跨越,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市场针对性、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不断提升,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在总体目标之下,有四个具体目标,分别是事业发展目标、服务产业目标、改革创新目标、基础能力目标。事业发展目标,包括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培训总体规模,支撑国家区域统筹协调发展能力,教师队伍数量、素质和结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等指标;服务产业目标,包括职业教育服务国家产业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服务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服务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培养能力等指标;改革创新目标,包括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评价考核管理制度,支持学生继续学习和职业生涯持续发展,创新职业教育运行机制、落实政府责任、强化部门协调、加强行业指导等指标;基础能力目标,包括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示范和特色学校建设、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基本制度体系框架等指标。这些目标都是需要具体落实的工作任务,都给出了量化的指标。对于这些量化指标,请大家结合实际提出意见。
    2.总体思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巩固发展成果,推动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建设,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质量。
以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以提升服务国家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各项能力为根本要求,全面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着力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产业建设、服务城乡统筹、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幅度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
    3.指导原则:一是坚持问题入手,突破关键环节。着力解决职业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不对接,职业教育针对性不强和吸引力不足等各界共识的突出问题。二是坚持近期突破,立足长远发展。着眼三年发展,立足一年开局,每年取得新进展,三年上一个大台阶,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坚持整体规划,切实突出重点。以提高支撑产业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战略构想,以全面提高质量为任务目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健全基础管理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和模式。四是坚持分类指导,促进协调发展。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和重点产业升级需求,着力建设优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以加大扶持、多方投入、合作办学、对口支援等为手段,重点支持农村、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强化涉农、民族工艺等专业和薄弱学校建设。
    (四)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与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包括10大计划、28个项目。具体是:
    1.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不足,亟需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问题,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建设能力提升计划。包括3个项目载体:支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支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学校建设,继续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目的是加快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改善办学条件,形成一批优质资源,使更多的学生接受优质职业教育。
    2.针对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不顺,学校办学生机和活力不足的问题,实施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合作办学推进计划。包括3个项目载体:建立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着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办学,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目的是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的作用,建立健全教育与行业合作、学校与企业一体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机制,密切学校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
    3.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够优化的问题,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东西合作推进计划。包括4个项目载体:积极推进东西部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办学,加快西藏和新疆南疆三地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扶持中等职业教育民族特色学校建设,深入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目的是以调整结构、整合资源、合作办学、对口支援和特殊扶持为抓手,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结构调整,实现科学布局,使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地区共享东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4.针对农村、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问题,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支撑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能力提升计划。包括2个项目载体:加快推进农村、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加强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目的是大力发展农村和农业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改善民生,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服务。
    5.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规范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素质教育需要强化问题,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科学管理能力建设计划。包括2个项目载体: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科学管理能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目的是逐步建立健全支撑学校科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和执行机制,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规范化,提高学校依法办学、自主创新和科学发展的能力。
    6.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机制不健全,校长和行政领导者推动改革创新能力不强问题,实施校长能力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包括4个项目载体:健全教师队伍基本管理制度和政策机制,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二期),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题培训,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行政领导者专题研讨。目的是进一步创新队伍建设机制,健全培养培训制度,提升校长管理能力、教师实践能力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7.针对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与职业岗位不对接,课程和教材与职业标准不对接,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问题,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与课程体系改革创新计划。包括3个项目载体: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开展面向区域产业的专业改革试点,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材创新。目的是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建立规范的专业设置管理机制和专业设置标准,探索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制度,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产业特别是区域产业的紧密对接,逐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8.针对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不高问题,实施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计划。包括2个项目载体:建设中等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和教学平台,建设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目的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决策和科研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信息化带动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
    9.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宏观管理制度不健全,学生成长“立交桥”不畅通问题,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宏观政策与制度建设计划。包括3个项目载体:落实《职业教育法》,制定和实施配套政策;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制度执行机制;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发展的立交桥。目的是基本形成以《教育法》和《劳动法》为依据,以《职业教育法》为基础,以经费投入、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等制度为基础保障,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执行机制配套齐全、结构合理、相互衔接的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制度体系框架,全面提升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
    10.针对成人继续教育发展机制欠缺,整体工作水平不高的问题,实施成人继续教育体系建设推进计划。包括2个项目载体:组织实施社区教育推进工程,加强成人继续教育服务能力建设。目的是大力开展多样化的成人继续教育,大幅度提高成人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服务能力,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五)行动计划的保障措施
     行动计划的落实,需要全战线同志们积极行动起来,需要各部门同志们乃至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为确保行动计划各项任务和各个项目落到实处,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地着力建立健全如下三个方面的行动计划执行保障机制:
    一是明确任务分工,确保责任到位、任务落实。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总体设计、整体布局、宏观指导和过程评估,在政策、措施和经费等方面对计划的实施予以支持。十大计划中,除少数计划主要由教育部组织实施,大部分计划主要由省级教育部门组织实施。
    二是建立计划项目联系点,推进各地各行业开展实验试点。在整体推进、普遍实施的同时,坚持分类指导,针对关键项目、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在有条件的省份先行开展试点、取得经验,为其他地区做出示范。为此,根据各地申报的情况,部里对各地的工作任务作了安排,即《行动计划》的前三个附件:附件一是对应每个计划和项目,根据各地上报的试点申请,形成了《分计划试点省份任务布局表》;附件二是以省份为单位,汇总归纳了各省市点项目,形成了《分省份试点任务一览表》;附件三是突出专业建设,形成了《分专业试点省份任务分工表》。请同志们认真研究,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提出修改意见,最终确定各项任务分工。
    三是设立与行动计划配套的科研课题,为计划、项目实施提供科学决策、信息服务和理论支撑。近期,我们组织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等部门,针对十个分计划、28个项目,专门设计了40个相应的科研课题(详见《行动计划》的第四个附件),这些课题与行动计划各项具体任务一一对应,围绕任务开展科研,提供咨询和信息支持。
    四是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专项督导方案,对于行动计划的实施进度和质量进行全方位监测评估。教育部将根据行动计划实施的进展情况,分地区、分计划、分项目,开展行动计划专项督导,三年内对各地实施情况至少进行一轮督导检查;在此过程中,建立计划实施情况公示、通报和交流机制,及时总结经验,开展成果展示,适时进行表彰。
    三、2010年要着力抓好的几项工作
    201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第一年,也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的启动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十分重要,也十分关键。总的说,2010年职成教各方面工作都要按照规划纲要部署,围绕行动计划展开。职成司已经印发了2010年工作要点,共八个方面21条,对今年工作做了总体安排。结合行动计划的实施,我再强调一下今年要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
    (一)扎实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袁贵仁部长在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使“2010年成为教育改革年”,要以“落实中央教育工作决策部署、满足人民群众根本教育需求、遵循教育基本规律、体现规划纲要战略思路”为基本依据来谋划2010年的工作。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可以说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精神。各地在研究落实2010年工作的过程中,要高举改革创新大旗,扎实推进改革创新。做到“发展有新思路、工作有新举措、改革有新突破、创新有新进展”。教育部和各地都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和行动计划提出的要求,强化目标责任,安排配套条件,出台政策措施,创设工作载体,完善实施机制,精心组织,积极试验,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各地要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改革创新试点,形成改革创新全国统筹部署、地区各有侧重的格局。前一段时间,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出了行动计划的试点申请。结合各地申报情况和对全国总体布局的考虑,我们确定了试点的初步方案,已经印发会议代表。这次会上各地要进行确认。确定为试点的地区要抓紧制订试点工作方案,4月份之前报到部里。试点地区要积极探索、改革创新,争取早出经验、出典型。对于试点工作进展情况,部里将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估。
   (二)保证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30万人的任务
    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既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也是国家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需要。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已经明确提出,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要完成招生830万人的任务。这有两方面要求,一是招生总规模要达到这个水平,二是在招生结构上要实现可比口径增长5%。为完成这一任务,我们要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一是要加强对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分类指导各地职普招生比例,确保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的招生增量主要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二是要积极扩大服务面向,广泛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青年农民、农民工、在职职工等入学。三是要加强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联合招生。探索建立适应非应届初中毕业生需求的灵活学习制度。四是要加快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提高中职对口升高职的比例,鼓励招收五年制高职生,引导青少年就读职业教育。
    (三)认真落实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和资助政策
   中职免费政策和资助政策是国家在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生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制度创新,对于深入解决“三农”问题,解决贫困现象代际转移,扩大职业教育规模,解决贫困家庭孩子上学问题,提升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个人竞争力,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具有深远意义。按照中央关于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的战略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中职免费政策的落实。各地要按照四部委文件的精神和要求,结合省情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适时适度扩大免费覆盖面。继续健全和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免费政策还是资助政策,在执行中必须进一步加强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学籍管理,坚决避免出现滞留、截留、冒领现象,对虚报学生人数、骗取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决不能姑息,以确保国家的优惠政策真正惠及人民群众,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加快制定和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职业学校基础能力的建设、各项改革的实施、事业规模的发展和人才质量的提高,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职业教育专项投入,但是从长远来看,单靠专项投入难以支撑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经费制度、规范和标准建设。因此,在继续加大专项投入的基础上,加快制定和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是一条根本出路和长远之计,对于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经费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至关重要,对于增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保障学校办学的经常性投入,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就制定和实施生均经费拨款标准强调几点:
    一是要认真履行好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1996年颁布实施的《职业教育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2005年,国务院决定再次明确“省级政府应当制订本地区职业院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可以说,制定和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是政府依法行政,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责任的重要内容。二是要深刻领会中央的新要求。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建立投入保障机制的问题更加突出,受到了中央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09年,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发改委、教育部、人社部联合印发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出了“省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依据培养成本,制定生均经费拨款标准”的要求。即将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各地制定生均经费拨款标准也作出了明确规定。现在看来,生均经费拨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任务已经十分紧迫,我们要及时筹划,加快推进这项工作。三是要明确今年工作的时间表。这次会议之后,教育部、财政部将印发《关于制定和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的原则意见》,各地要按文件要求尽快启动当地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工作。随后,我们将一个季度调度一次,力争年内各地都能出台有关落实文件。我们已经把这项工作纳入了《行动计划》,列入了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0年度工作要点。这项工作的落实要与国家支持各地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关项目联系起来考虑,比如,落实不了这项政策的地方和学校,在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安排上就不能考虑。
    (五)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今年教育部将召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会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部署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教育部将颁布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这是职业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创新的成果。新目录列出专业名称、专业技能方向、对应职业工种、对应职业资格标准、继续学习专业举例五大系列,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的问题,解决教材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的问题,解决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的问题,解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问题,解决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问题。
根据新目录,围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物流、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医药和生物育种等国家产业振兴和新兴战略性产业,以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要求,教育部2010确定31个专业、150个专业点进行改革创新试点(到2012年共将确定100个改革创新重点专业,部署500个专业点),着力探索人才培养与行业、区域产业、职业岗位和企业用人实际紧密结合的方式与方法,为全国职业学校提供可借鉴的改革模式和经验范例。
    (六)建立政府、学校和行业企业对话机制
    推进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建设,提高职业教育科学决策水平,要求建立政府、学校和行业企业的经常性对话协商机制,各方在深入交流中取得共识、形成改革创新的合力。这次会议上宣布成立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推动多方对话。今年,教育部将在常州、大连、成都、重庆等城市组织一系列政府、学校和行业企业对话活动,还计划与中国青年报社、全国工商联等有关机构联合举办校企对话论坛。各地要认真准备、积极参与,同时要广泛组织区域内、区域间的对话论坛,推动经常性对话协商机制的普遍建立。
    (七)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要继续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一是整合办学资源。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大学校整合和重组的力度,促进学校办学与产业园区、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二是推进标准化建设。制定学校设置标准,三年内力争使80%的中等职业学校基本达到国家要求。继续推进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三是建设示范和优质学校。启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在全国遴选1000所办学规模大、办学质量高、企业满意度高、信息化能力强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重点建设,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四是继续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各地要抓住今年中央扩大内需资金重点投向社会事业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财政对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使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在此,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共享优质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性工作。信息化带来的不仅是方法手段的升级,还将引发职业教育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等领域的改革,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驱动力。今年将组织开发覆盖30个以上专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启动中等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开通网络教学资源发布、共享和管理系统。推进“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服务决策、服务战线、服务社会”的功能。完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系统,开发“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与监管综合信息系统”。各地教育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要配合做好信息提供、成果提交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工作。
    (八)振兴农村和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
    做大做强涉农专业是今年的工作重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只有21个。要适应现代农业、农业类企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从建设产业链的角度,进一步丰富涉农专业的内涵,拓展涉农专业的服务面,扩大农林类学校的招生规模。要统筹利用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农民、农村和农业的能力。为此,教育部将与农业部、林业部、国家海洋局等部门共同召开“全国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工作会”,大力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大力支持民族特色学校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对西藏、新疆中职软硬件投入的各项政策,推动西藏和新疆等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举办新疆、西藏内地中职班,服务西部和民族地区产业发展与社会长治久安。
    (九)切实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制度建设
    中等职业教育的制度建设仍然比较薄弱,要加快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制度和国家指导下的学校制度,如校企合作国家制度、教师队伍建设国家制度、职业教育国家表彰奖励制度、国家购买企业职教科研成果制度、国家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制度,以及各类学校管理制度等。2010年要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制度建设年,工作重点:一是认真做好《职业教育法》修订工作。二是研究制定和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拨款指导标准。三是修订《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研究制订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办法和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四是探索建立适应初中毕业生学习需求的灵活学习制度和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的制度框架。五是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实现形式和管理制度。六是落实好《教育部 财政部 中国保监会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积极稳妥地推行和完善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建设。去年12月三部委文件印发之后,今年1月职成司又印发了实施方案的通知。从目前情况看,多数地方都能按照部里的要求积极推进这项工作,但也有些地方落实得不是很好。我要强调的是,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是支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特别是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培养模式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各地要按照部里的要求和部署认真落实好有关工作。
   (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
    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和相关文件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推进德育课课程改革,加强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团组织的作用。要加强职业指导、就业服务工作,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保证职业学校毕业生高就业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今年,教育部将联合有关部门再次召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展示职业教育德育工作成果。
 (十一)创新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机制
   组织实施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改革创新战略专题研究班”、“促进就业与职业教育”市长专题培训班和教育厅长职业教育专题培训班。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一是研究制订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确保教师及时得到补充,降低职业学校生师比,使办学更加符合教育规律。二是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机制,推动各地制定职教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实施办法,全面建立和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制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发挥好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在学校教学中的作用。三是加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遴选一批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作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并与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立对口合作关系,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和机制。四是开展选送本科以上优秀应届毕业生到企业实践后担任职教教师,遴选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专业学位、定向培养职教师资的试点。
    (十二)全面推进成人继续教育工作
    成人继续教育要找准工作切入点,寻求工作载体,创新工作机制。面向人们提高职业技能和就业再就业能力的需求,加强成人职业技能培训,以广播电视大学、中等职业学校、社区教育机构为主体,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成人继续教育。面向各地建立学习型城市的需求,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制定社区教育基本要求和示范标准,新建一批社区教育示范区,力争在今后几年内使副省级城市在50%以上的社区建成社区教育机构,或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这项工作。面向进城农民工提高转移就业能力和农民提高从事现代农业能力的需求,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工作统筹、资金统筹,探索“培训券”等直接补贴方式,充分调动农民工和农民的培训积极性。推动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标准化体系建设,强化成人教育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加快成人教育资源建设。
   同志们,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着眼全局,思考宏观,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务求实效,全力以赴完成2010年的各项任务,努力开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